1.古典園林建筑與植物配置
中國園林建筑有亭、廊、榭、舫、廳堂、樓閣、塔、館、軒、齋等多種類型,其中亭是中國園林建筑中應用最廣、形式最多樣的一種點景建筑。
亭的形式很多,從平面上分有圓形、長方形、三角形、四角形、六角形、八角形、扇形等,從屋頂形式分為單檐、重檐、三重檐、鉆尖頂、平頂、歇山頂、單坡頂(如扇亭)、褶板頂,從位置分有山亭、半山亭、橋亭、沿山亭、靠墻的半亭、在廊間的郎亭、于路中的路亭等。
亭的形式不同,性質不同,對環境植物的要求也不同。中國人建亭多講究立意,模擬大自然創造一種感人的氣氛,而這種氣氛的創造,在很大成都上依賴于周圍的植物配置。
在古典園林中,有將亭建于大片叢林之中,使亭若隱若現,令人有深郁之感。在叢植林木配置中,可以用同一個樹種種植成林。蘇州留園的舒嘯亭,四周遍植楓樹,每至秋日,丹楓絢麗、景色秀麗。如用多種樹種配置,則要注意樹的方向及地的高低是否適于多種樹種、樹葉色彩的調和對比,常綠樹與落葉樹的多少、開花季節的先后、樹與亭的式樣以及顏色的襯托等。如蘇州滄浪亭中的滄浪亭,四周林木蔥郁,一派天然野趣。
在叢植林木配植中,多種樹種叢植往往以一種或樹種樹木作為主題,尋求意境上的創造,而主題樹種多選擇一些寓有吉祥如意的樹種,如梅、蘭、竹、菊“四君子”,松、竹、梅“歲寒三友”等。
亭旁也常孤植少數大喬木作為陪襯,同時再以低矮灌木加以襯托,如蘇州拙政園的梧竹幽居亭前的楓楊,起到配景和構圖的作用。
在古典園林中,有許多亭是利用花木為主題來命名的。此種命名方法有畫龍點睛之妙。同時,亭上的匾額、楹聯的運用,宛若造園者內心的獨白,使游人與園主心靈溝通。如蘇州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,亭內的匾額上寫著“山花野鳥之間”,山上林木蔥郁,濃蔭蔽日。亭前掛文征明的對聯“蟬噪林愈靜,鳥鳴山更幽”,把這一景的意境充分體現出來。再如拙政園中的荷風四面亭,四周柳絲如梳,池內蓮荷環繞,夏季清香四溢,刻劃出“四壁荷花三面柳,半潭秋水一房山”的意境。
古典園林建筑的廊、榭、舫、樓閣等不同的園林建筑類型,其旁的植物主要根據這些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及意境要求進行布置。建筑物前還應留出少許的空地,以便游人活動,視野開闊,便于憑眺。
總之,園林中的各種建筑物,無論位于山上或水涯,必翼以樹木,不使孤立。
2.現代園林建筑與植物配置
現代園林建筑的植物配置同樣要注意建筑的形象、色彩、質感與外圍自然環境的協調,同樣要用植物的四季變化襯托建筑的呆板、單調的景觀。杭州花港觀魚牡丹亭,四周蒼松盤曲,枸骨、火棘成片,幾塊湖石與一串紅、書帶草使其更富自然野趣。如杭州龍井寺玉泓池畔的玲瓏多姿的假山上,矗立著一座小巧的梅花形五角小亭,態勢傲然。這是清初時所筑的“江湖一勺亭”,假山旁植以高大的沙樸、枇杷、冬青等植物,使亭更為古樸自然。

杭州花港觀魚牡丹亭
蘇州虎丘后山攬月榭,建于1982年。四面竹樹成林,景色幽曠宜人?;⑶饸v來宜于賞月,水榭為觀看月亮靜影沉壁,提供了一個絕妙的賞景點。
蘇州虎丘冷香閣,四周植有紅綠梅數百株。每值仲春,滿院梅花冷艷芬芳,幽香撲鼻。冷香閣院墻外壁,嵌有“冷香閣”三個篆字,竹叢、七葉樹及墻壁上爬滿的地錦使整個畫面極富畫意。
總之,在各種不同園林綠地中,如能將建筑與植物合理配置,更為使之成為園林整體中一個完美的組合。